图片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保障的理论_手机德州app哪个好-天天下载*

手机德州app哪个好-天天下载*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政治 > 马克思主义 > >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保障的理论

来源::未知 | 作者:手机德州app哪个好-天天下载* | 本文已影响
马克思关于社会保障的理论、思想、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保障实质的钥匙,是推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理论指导。19世纪后西方相继完成工业革命,由手工工场过渡到机器工厂后,生产力空前提高,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伴随着产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财富大量增加,出现了劳工问题和其他新的社会问题。在市场竞争机制作用下,无数个体生产者失去生产资料,沦为雇佣劳动力。在机器生产环境里,劳动强度增加,工伤事故不断,失业威胁增多,疾病治疗和老年生计等问题使雇佣劳动力忧心忡忡。加之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带来了新的社会压力和社会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国家逐步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马克思是如何认识和批判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呢?
         
        一、批判资产阶级只顾资本增值不保障工人的利益观,从维护无产阶级利益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立场上阐述了社会保障供给的必要性
         
        马克思在论述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必要性的时候,他是从分析资本主义的分配制度中得出结论的。在分析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不合理的分配制度时,马克思认为资本家及其代言人从自己狭隘的利益出发,只是关心他们的不变资本的保值,只是从意外事故对不变资本:生产资料所造成的损失进行补偿的角度来谈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并不关心可变资本:劳动力所带来的损失的保障问题。这是由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的,资本主义社会是以私有制为经济基础的,生产资料归资本家私人占有,而劳动力从某种程度上说只是资本家“外在”的东西,而且资本主义的资本积累规律决定了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存在着一支强大的无产阶级产业后备军,所以用来购买工人的可变资本即活劳动的损失对资本主义再生产构不成现实的威胁。所以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生了灾害和意外事故,对资本家来说,他们所要求的只是对不变资本的保障。马克思在剖析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后,从无产阶级的立场出发,认为在工业制度条件中,可变资本面临风险的不确定性更大。他认为“大工业在瓦解旧家庭制度的经济基础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家庭劳动的同时,也瓦解了旧的家庭关系本身”。而且工业生产相对于农业生产来说对于工人健康的损害更大。因此,为了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资本主义国家有责任向全社会供给社会保障制度。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中生活和发展的,制度无论对于社会的发展还是人的发展都带有根本性。作为保障人的基本生活和发展需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视的。马克思主义始终把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谋求解放、谋求发展、谋求福利,把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宗旨和奋斗目标。社会保障就是无产阶级谋求社会整体福利的重要内容。
         
        二、社会保障是社会再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马克思认为历史的决定因素归根到底是生活资料和人类自身的生产,这就是社会再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的“两种生产”理论,其中论及社会保障。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经写道:“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从马克思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劳动者的生产劳动过程是一个消耗自身体力和智力的过程,是把自身的体力和智力凝结为价值的创造过程。要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转,首先就要保证在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人的基本生活需求。而为了实现创造价值过程的延续,就必须运用包括社会保障在内的一系列手段来延续劳动力,满足人的需要,在此过程中,社会保障的补偿机制和保险机制显然十分重要。社会保障制度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即使在同样的社会制度下,由于存在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其社会保障也具有不同的“面孔”,甚至在同一国家同一制度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呈现不同的特点。简单再生产时期,劳动者遇到丧失生活来源的风险时,主要依靠家庭保障来度过。在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提高,劳动力扩大再生产包括了一系列教育、培训、医疗等费用支出,劳动者所经受的多种风险,家庭保障已不能承受, 这时候必须通过社会保障来保证劳动力的扩大再生产过程不至于中断和受阻,必须通过社会保障来保证劳动力在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延续和提高。由于劳动力再生产还存在一个代际延续问题,社会保障范围扩大到了养老保障和生育保险的需求。由此可见,社会保障是劳动力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与社会保障的关系论述对于我们确定社会保障的范围具有指导意义。
         
        三、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是工人自己创造的剩余价值,扣除社会保障费用既可防范风险,也是在财富再分配上体现真正的公平
         
        社会保障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而且社会保障必须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马克思在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保障制度后指出,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产品或剩余价值是社会保障资金的唯一来源。在发现了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秘密后,马克思进一步对剩余价值的补偿和保险功能进行了分析。他认为,资本家为了对实现资本主义剩余价值连续不断的追求,“在不变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中,从物质方面来看,总是处于各种使他遭到损失的意外和危险中,因此,利润的一部分,即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必须充当社会保障基金”。(《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900页)这部分基金“甚至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消灭以后也是必须继续存在的一部分。” (《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958页)恩格斯也说:“防止‘损失’的保险费确实是从剩余价值中提取的,但它算在利润之外。”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如果我们把‘劳动所得’这个用语首先理解为劳动的产品,那末集体的劳动所得就是社会总产品。现在从它里面应该扣除:第一,用来补偿消费掉的生产资料的部分。第二,用来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第三,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剩下的总产品中的其他部分是用来作为消费资料的。在把这部分进行个人分配之前,还得从里面扣除:第一,和生产没有关系的一般管理费用……第二,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如学校、保健设施等……第三,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等设立的基金,总之,就是现在属于所谓官办济贫事业的部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9-10页)从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社会保障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不仅要“ 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等设立的基金”而且还要设立“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马克思认为社会保障基金是对社会总产品的一种必要的扣除,而这部分扣除是包含于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之中的。从剩余价值的角度对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进行分析,目的是为了指明工人的保障资金并不是资本家的 “慈善”基金,而是工人自己创造的和应有的。马克思认为将社会总产品分配给劳动者个人时,应首先扣除社会保障费用的论断也说明:在国民收入分配的过程中社会保障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扣除社会保障费用是在财富的二次分配问题上体现真正的公平。这种公平性在于维护和延续社会有机体的生命力,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实现收入转移,对低收入者或无收入者提供必要的帮助,减少社会成员的风险,起到社会稳定器和安全网的作用。
四、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和不懈斗争是催促社会保障诞生的动力
         
        当资产阶级日益强大并占据着政策、经济的统治地位之后,新兴的无产阶级也在成长和壮大起来。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热情地指出,“这个产业革命的最重要的产物是英国无产阶级。 ”(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296页。)劳动者在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日益恶化的情况下,曾经采取过直接破坏机器的行动。科学社会主义通过阶级分析的方法认为无产阶级贫困是阶级压迫和剥削的必然结果,只有消灭资本主义和私有制,工人受剥削造成的贫困才能消灭。马克思社会贫困的原因和社会发展方向的理论成为无产阶级开展斗争的强大思想理论武器。资产阶级统治者当然本能地仇视这一理论;但在其理论威力震慑之下和无产阶级的坚决斗争下,又不得不作出一定的退让,出台社会保障制度。在不断总结斗争经验并受到马克思学说的启示之后,工人阶级遂能“不以物质生产资料自身而以物质生产资料之剥削形态为攻击目标”,(注:《资本论》,第1卷,第521 页。)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阶级。无产阶级强烈要求改善自己的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要求保护自己的权益,从而推动了进步立法的出现。劳动者争得了合法地位之后,利用工会集体力量不断斗争,迫使资产阶级于19世纪初开始制订工厂法(劳动法的初期形式),以后逐渐扩大工厂法的内容和实施范围,并创立劳动保险立法。可见,以保护劳动者权益为主旨的法律出现,并非单纯出于资产阶级的恩赐,而是与劳动者的斗争分不开的。这正如马克思所说:“一般说来,社会改革永远也不会以强者的软弱为前提;它们应当是而且也将是弱者的强大所引起的。”(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284页。)
         
        五、社会保障在服务于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同时也维护了工人阶级的利益
         
        马克思在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社会保障制度后指出,从资本家建立社会保障的初衷来看,资本主义社会保障制度具有两大功能:一是社会和政治稳定功能。“补偿风险的保险费,只是把资本家的损失平均分摊,或者说更普遍地在整个资本家阶级中分摊。”也就是说,通过社会保障机制把个人的风险通过整个社会来分散和弱化,由社会分散承担,这是符合统计学的概率规律的。通过社会保障手段,稳定社会秩序,从而实现资产阶级对社会的控制。二是“补偿和恢复”功能。从社会保障基金的支配和用途来看,马克思认为“这种基金是收入中既不作为收入来消费,也不一定用作积累基金的唯一部分。它是否事实上用作积累基金或者只是用来补偿再生产上的短缺,取决于偶然的情况”。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社会保障基金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具有特殊的调节功能,这种功能的运用和发挥取决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状况。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社会建立的社会保障一方面服从和服务于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和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稳定的需要,同时另一方面在客观上也维护了工人阶级利益。
         
        六、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保障的实质,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保障的方向
         
        对于资本主义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质,马克思认为社会保障是对部分剩余产品的一种特殊的分配和再分配,是资本家和工人阶级之间利益关系的一个具体体现。马克思认为,生产决定分配,生产关系支配分配关系,而社会保障是一种特殊的再分配关系,其性质当然由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所决定。社会保障就其本质来讲是特定的社会生产关系在社会保障领域的具体体现,它归根结底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来决定的。由于资本主义社会保障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因此,无论从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还是建立社会保障的目的来看,它都是服从和服务于剩余价值规律的需要,是资本保值增殖的工具,受资本主义剩余价值规律的支配。从资本主义社会保障资金收入和支出来看,它是工人阶级劳动力价值的一部分,只不过披上了社会保障是外衣而已。在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秘密后,马克思分析了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过程和筹集渠道,总结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保障资金的三个来源:第一是工人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障税,包括养老、医疗保险等。这些保障税是从工人工资中直接进行扣除的,是显性的。第二是雇主为工人缴纳的保障税。雇主将保障税隐蔽地以成本的形式“加工”进商品,从而把负担转嫁给消费者,或者通过压低劳动力工资的方式间接地对劳动力价值进行扣除,算来算去还是工人自己在为自己缴纳,根本不是资本家保障了工人,相反,资本家的各种保障资金却是来源于工人为其创造的剩余价值。第三是政府的财政拨款。政府通过财政手段对社会保障进行一定的补助,但是财政收入主要来自税收,而税收的主要部分还是工人缴纳的。关于这一点,马克思曾经生动地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保障制度,表面上看好像资本家大慈大悲,非常爱护体恤工人,而从分配制度的实质上看却是为了服从和服务于资本主义剩余价值规律的需要。恩格斯曾经在《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一书中形象地打比方说,这就好像是资产阶级从工人身上榨取了一根大火腿,而仅仅丢还给工人一根小香肠。可见,资本主义国家支付的社会保障金,归根到底是由工人自己创造的,是工人自己保障自己,绝不是资本家的“恩赐”。即使在所谓的“福利国家”,从表面上看好像工人的社会保障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负担的,但从实质上看,仍然是工人自己在保障自己,只不过借助于政府的手段罢了。
        资产主义社会的社会保障缓和了与无产者的矛盾,社会保障具有阶级性,私有制是无产者不能从工资中拿出一些钱储蓄,满足在伤残, 疾病,残废,丧失劳动能力时以及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紧密联系的失业时的需要的根本原因。无产阶级要真正有保障就要消灭私有制,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使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一文中提出:"建立国家工厂,国家保证所有的工人都有生活资料,并且负责照管丧失劳动力的人。"列宁也提出了"最好的工人保险形式是国家保险"的论断,(《列宁全集》第17 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449页)强调了政府是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反对将社会保障私有化。认为只有政府才能实现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统一性、公平性和有效性。工人在一切场合丧失劳动能力,或因失业失掉工资时,国家保险都要给工人以保障,保险费由企业主和国家负担。这些论断后来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保障制度理论的渊源。即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尤其是公有制经济部门的职工,其生存,生活和工作都由国家统包,不仅享有无需担忧的工作保障,而且其生老病死和家属的健康与生活也都享有绝对安全的保障。列宁提出的社会保险原则,虽然是针对一战后的资本主义社会提出的,但对现实的社会保障建设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手机德州app哪个好-天天下载*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